前线风采|破“浪浪山”展担当,筑荣乌路写华章
前线风采|破“浪浪山”展担当,筑荣乌路写华章
破“浪浪山”展担当,筑荣乌路写华章
——厦门新立基华北大区生产团队在荣乌高速上的奋斗答卷
“我想离开浪浪山,出去闯闯。”这句源自国漫的台词,映照出许多人内心的渴望与突围。对于厦门新立基华北大区生产团队成员而言,他们心中的“浪浪山”,是远离家乡的牵挂,是项目保供的高压,是严格的技术指标,但他们没有犹豫,毅然地踏上了属于他们的“取经路”,以专业与坚守在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中书写奋斗篇章。
锚定“信念”灯:做精准控温的守护者
从福建漳州到河北沧州,跨越的不仅是距离,更是责任与担当。“温度差半度也是事故”——这是生产主管吴钦宁常挂嘴边的话,更是他心中的信念之光。他像坚定方向的“唐僧”,深知自己守护的不只是175摄氏度的改性沥青温度,更是产品的质量与公司的信誉。每一批次生产,他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从2025年6月调入华北大区以来,他将对家乡的思念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在平凡的生产管理中,把坚守熬成了不凡的担当。翻越这座“浪浪山”,他收获的是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的价值。
借“协同”力:做调度有方的“开路先锋”
把每一项供应沥青的调度指令从草稿测算到沥青原料灌入拌合站的完美执行,这是调度员佘之洋的战场。从去年见证荣乌高速沧州段(山东方向)通车,到今年主导该项目(天津方向)的调度,他如眼观六路的“悟空”,在错综复杂的车辆路线与紧迫施工节点间精准衔接沥青生产基地的发车与项目部各拌和站的用货。他深知,调度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与生产、实验、司炉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每一次成功的调度,都是团队协同的成果;每一车沥青的及时抵达,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翻越这座“浪浪山”,他领悟到:高效的协同,能让团队在“取经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淬“求精”韧:做精益求新的实验攻坚人
实验室里,吴仙树站在延度仪前,仔细观察沥青试样的延度变化。“配方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他的修行准则,也是他常挂嘴边的口头禅。自从2025年8月从福建漳州调入华北大区,他就开始了对改性沥青配方的不懈探索。记录本上写满试验数据,面对复杂的路用性能要求,他像“沙僧”般任劳任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反复试验、比对数据、优化配方。即使在夜间遇到施工方提出的技术问题,他也没有丝毫推脱。他的韧劲,让沥青材料稳定性不断提升;他的付出,支撑着荣乌高速公路应对未来的考验。翻越这座“浪浪山”,他感悟到:“真经”就藏在每一次细微的改进与执着的坚持里。
发“坚守”热:做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司炉工丁连红面对的最大“浪浪山”,是从南方到北方的适应挑战。南北饮食差异、气候差异、生活习惯差异,都没有动摇他坚守岗位的决心。在设备轰鸣的生产车间里,他熟悉每台设备的“脾气”,掌握每个阀门的特性,就像了解自己的老朋友。高温环境下,他汗流浃背却毫不在意,全部心思都放在确保锅炉稳定运行上。他也许不像其他岗位那样直接接触产品,却是整个生产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就像取经团队中的默默奉献的“白龙马”,没有耀眼的光环,却用最扎实的工作支撑着前行的步伐。翻越这座“浪浪山”,他体会到:真正的担当,是在平凡岗位上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人生的风雨无处不在,何处不是“浪浪山”?但厦门新立基华北大区生产团队在荣乌高速项目中用行动证明:“真经”不在远方,就在每一次精准的温度控制、每一次高效的车辆调度、每一次严谨的配方实验、每一次稳定的供热保障中。他们是“闯者善行、阳光简单”的坚定执行者,以专业态度维护企业声誉,以青春为舟,以专业为桨,不仅翻越了工作中的座座险峰,也为公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值此福建港口集团整合五周年之际,厦门新立基华北大区衷心祝愿公司通达广阔、行稳致远;愿集团在新征程中,汇聚更多微光,成就更大辉煌!
荣乌高速项目介绍:
G18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是河北省重点交通项目,全线长约69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该项目采用新旧路基拼接施工技术,工程涵盖桥梁拼宽、旧路改造、跨线立交等复杂内容,技术难度高、保通压力大。目前,该项目海兴段主线沥青上面层已全线贯通,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区域交通通行能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